打温泉井温泉钻井需要多少钱?
据我所知温泉井一般是石油钻探的废井,没出油。一般的一千多米,1500米有70多度,600多米有30多度。一千多米大概的100万。一般的钻井队最多能打1000米左右,再深了找石油钻探队吧。这是以前了解的,希望对你有帮助
打井100米是不是就是温泉?
打井100米不一定是温泉,因为是否会出现温泉要根据当地的地质环境而定,地热能丰富的地区,可能二三十米就出温泉,甚至一些地区的温泉可以直接喷出地表,比如北京小汤山、河北热河温泉等,而像河北其他地区、河南等地,近些年因为持续干旱,在地下水位持续下降的状态下,百米深井已经越来越多见,而这些深井打出的还是正常地下水。从更具体的地热能角度讲,地下水是否会呈现“温泉”状态,要看所处地区是否存在“地幔柱”。
地球最内部地核存在的热量,温度不亚于太阳表面温度,虽然这些热量不会一股脑地喷涌而出,但会通过地幔循序渐进的传递到地壳,在传递的过程中,地幔会生成一些柱状的热传递柱,我们称之为“地幔柱”,其温度会随着高度而不断降低,但范围维持在4000度--200度之间。当地幔柱无限接近于地表时,就会对地下水进行加热,也就形成了浅层地热能,如果这些地下水再进一步流出地面,就形成了我们口中的“温泉”,所以是否存在温泉,也取决于地幔柱的高度。
更通俗一点地讲,地球内部热量就像是北方集中供暖的大锅炉,热量不会平均散发到整个城市,而是会通过暖气管道进入到千家万户,而这些管道就相当于是“地幔柱”。建筑物内能否供暖,不但取决于是否缴费,更取决于暖气管道能否到达,处在供热锅炉周边的建筑肯定都在供暖范围内,而处在城市郊区,供热管道却不一定能到达,而这些不能到达的区域,也就产生不了“温泉”。
另外,地球地形种类多样、地貌特征复杂,所以不同地区地幔柱距地表的距离也各不相同,能否100米出温泉,也要看当地地貌。虽然地球远观是一个球体,但如果将地表水***全都去除,那地球外观则表现得像是一个“萎缩的苹果”,表面坑坑洼洼,地壳厚的地方不容易出温泉,比如在喜马拉雅山脉上打5000米都见不到水,而在地壳薄的地方,温泉概率则增加,特别是一些山脚、盆地,百米地热温泉概率大。
最后,还要看所处地区的板块稳定性,存在地质断裂带、火山的地区容易出温泉,而板块稳定,不存在地质裂缝的地区,温泉概率低。
欢迎点击关注,留言一起探讨。
温泉并不像一般打水井那么简单,温泉勘察的存在,也是由温泉复杂多变的分布和形成机制所致的,温泉深埋在地上几千米的地方,不经过科学的勘察,根本没办法确定地下是否有温泉,是否值得开发,钻井前若不进行温泉勘察,盲目打井,很可能血本无归。
我国的地热***,约占全球地热***量的六分之一。地热能的利用,在所有可生能源中,它的利用率是极高的,也带动了温泉旅游。
我是搞温泉勘探开发的,在这里有点发言权,首先要明确一点,我们的地球深部是一个炽热的熔融体,从地表到深部每增加一百米,地温升高1.5-3度不等,沉积层越厚,增温幅度越小,正常地区的地热增温在2.3-2.6度每百米,也就是说两千米的深度岩石温度在40-50度之间很正常,但是在那个深度要有水才有温泉,那个深度的水多数叫构造水,只有在那个深度找到构造水,并且准确钻井才能打出地热井,其实这个也不是很难,要知道我们的地球构造是无处不在的,就像我们身上的血脉,但是要准确的定位确实有难度和风险,我们目前使用的找水和钻井设备都是国内最先进的,一口井下来也得300多万。
温泉有两方面的要求:一是温度,一般要在25℃以上,温度低了,就不叫温泉了。二是矿物质成分。温泉有多重类型,无论哪种类型,都要含有一些特殊的矿物质,如:
1、 铁泉。最适合女性泡,因此有“妇女之汤”之效。
2、 食盐泉。对风湿患者、手脚冰冷及妇科病有改善的效果。
3、 硫磺泉。有软化皮肤角质层的作用,并有止痒、解毒的功效。
4、正苦味泉。可以改善高血压、动脉硬化的病症。
5、放射能泉。含氡气和镭的温泉,是可泡可饮的全方位温泉,对糖尿病、神经痛、风湿病、痛风患者有较好的疗效。
6、单纯温泉。含微量元素,因此对身体***小,但疗养的范围相对较大,效能则视其中成分的多少而定。如:碘、溴等温泉。
7、重碳酸土类泉。含钙镁等碳酸氢的温泉,具有镇静作用,对皮肤过敏者、慢性皮肤病者有较好的疗效。
8、单纯碳酸泉。
如果只是温度高点,没啥有效矿物成分,只能是地热泉。北京就开发了很多地热泉,一些大学洗澡用的就是地热泉。不能叫温泉,否则,就是商业欺诈。
100米深井,水温也就提升1-2℃,对水温影响不大,也打不到25℃的最低标准。
当然,也有特殊情况,就是这里原本就是温泉,然后再打井,提高泉水的出水量,这样的当然是温泉。
一般情况,这样的深井不算是温泉,一般的温泉井,如果不是在原有温泉上打钻的,可能需要好几百米、甚至上千米。